第(2/3)页 【遥怜北户吴兴守,诟辱通宵不忍闻】…… 从八月二十到十月中旬,将近两个月的审讯,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。 这些小人为达到他们的目的,无所不用其极,动辄大声辱骂甚至扑打,为日不足,继以夜审。 当时另有一名大臣苏颂,因审理一桩人命官司受人诬陷而下狱,关押在苏轼隔壁的牢房,亲耳听到御史们对苏轼所进行的种种非人虐待,为之悲叹不已。 苏轼这么一个许多后世人的偶像,就被你们生生折磨成这个模样! 苏允悲痛道:“九十二叔,家父苏林,家母李氏,在眉山苏氏中排行第五十三。 当年我父母亲成亲之时办不起婚礼,是您母亲资助得以成亲的,您还记得么?” 苏轼顿时想起来母亲程夫人当年经营有成,在挣不少钱之后,对乡里慷慨助学,扶老济困,对族人亦是照料备至。 而似乎就有这么一项,族人若在成亲、上学上有困难的,可以寻上门来,母亲都会慷慨解囊予以资助。 苏林……五十三……咦,有印象了! 苏轼仔细端详苏允,好像是跟印象中的五十三嫂嫂很是相像。 当年的五十三嫂嫂可是眉山有名的美妇人,这苏允身材高大,仔细看其眉目,的确酷似其母。 苏轼顿时喜道:“果然是五十三哥的后人,五十三哥跟五十三嫂近来如何,你又怎么到了汴京,其他族人有来的么?” 面对苏轼的激动,苏允却是显得颇为平静,一一回答道:“九十二叔,父亲与母亲已经在十年前先后去世。 小侄前来汴京,是来找九十二叔您的。 至于其他的族人么,嗯,路途遥远,他们暂时不来,但却是十分想念您的。” 苏轼虽然十分浪漫,但并非不通人情世事之人,闻言顿时黯然神伤。 是啊,都这般境地,就算是族人,哪有不躲得远远的,免得被自己所连累,要怪就怪自己行事不端吧! 随即苏轼惊道:“五十三哥与五十三嫂竟是十年前便去世了么?” 苏允点头道:“是。” 苏轼唏嘘不已,随即想到一事,道:“苏允你应该才十来岁吧,那十年前你父母去世,你跟谁一起生活的?” 苏允笑道:“九十二叔不用担心,虽然小侄父母早逝,但有族人照料,生活虽然艰苦了些,但也已经长大成人。” 苏轼一听更是替苏允伤身世。 苏允说得轻松,这话的意思其实是:父母去世后,他便孑然一身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