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是一场惨烈的厮杀,双方都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。 然则毕竟宋军斥候势大,便在静塞军斥候几乎绝望之时,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自山谷外传来。 张岳扫了一眼,顿时大喜:“陈昭!” 另一支静塞军斥候队伍领队陈昭,手持长弓,箭囊饱满,率领着五十余名静塞军斥候,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,迅猛地冲进战场。 他们的出现,如同给陷入绝境的张岳等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 “弟兄们,援军到了,杀!” 张岳声嘶力竭地怒吼,手中短刀猛地劈开一名宋军斥候的防御,直取咽喉。 原本体力透支、士气低落的静塞军斥候,瞬间焕发出惊人的斗志,呐喊着与援军里应外合。 陈昭一边搭箭射击,一边迅速观察战场形势。 他发现宋军斥候虽人数众多,但在长时间的战斗中,阵型已经出现了混乱。 于是,他果断下令:“分成小队,从侧翼迂回,打乱他们的阵脚!” 援军士兵训练有素,立刻分散开来,利用山谷的地形,巧妙地穿插到宋军斥候的侧翼。 宋军斥候统领赵猛,见突然杀出一支生力军,心中早是已经大惊。 但他毕竟经验丰富,很快镇定下来,指挥士兵重新集结。 “不要慌,稳住阵型!” 他挥舞着长枪,试图阻止静塞军斥候的反击。 然而,在静塞军的两面夹击下,宋军斥候的防线逐渐崩溃。 山谷出口处,喊杀声、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。 一名静塞军斥候在与宋军的搏斗中,不慎被长枪刺伤腿部,摔倒在地。 一名宋军斥候见状,立刻挥刀砍来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一支利箭飞来,精准地射中宋军斥候的胸口。 救他的正是陈昭。 “小心!”陈昭一边呼喊,一边迅速搭箭,又射倒一名冲向战友的宋军斥候。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,宋军斥候终于抵挡不住静塞军的攻击,开始节节败退。 赵猛见势不妙,深知再这样下去,自己的部队将全军覆没。 于是,他无奈地下令撤退:“撤!快撤!” 宋军斥候如潮水般向后退去,很快消失在山谷的浓雾之中。 张岳望着远去的宋军斥候,长舒一口气。 他拖着疲惫的身躯,开始清点人数。原本百余人的队伍,如今只剩下寥寥数十人,许多熟悉的面孔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土地上。 想到这里,张岳的眼眶湿润了,泪水顺着脸颊滑落。 “张大哥,节哀。” 陈昭走上前,拍了拍张岳的肩膀,“这就是咱们斥候的命。” 张岳微微点头,深吸一口气:“我知道,每一次执行任务,都可能是最后一次。 但只要能为大军争取到情报,我们的牺牲就有价值。” 在返回营地的路上,张岳望着子午岭的山峦,心中五味杂陈。 他知道,这场斥候战只是子午岭大战的前奏,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。 他们这些斥候,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危险的山林中,为了静塞军的胜利,默默奉献自己的生命。 当郑朝宗得知斥候战的结果后,心中十分沉重。 他明白,这场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,但静塞军斥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 “传令下去,厚葬牺牲的弟兄们,安抚好他们的家属。” 他对身旁的副将说道,“同时,加强斥候的训练和装备,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。” 而在宋军大营中,李昌祚得知斥候战失利的消息后,气得暴跳如雷。 “赵猛这个废物!五六百人伏击百余人,竟然还让人给跑了,真是个废物!” 他一脚踢翻身边的桌椅,“传我命令,讲斥候都给撒出去,务必要将静塞军的眼睛都给戳瞎!密切关注静塞军的动向,将他们的前进方向探听到,我倒要看看,郑朝宗接下来还能玩出什么花样! 子午岭的夜幕,如一块沉重的黑色绸缎,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大地。 仅有几点闪烁的火把,在呼啸的山风中摇曳不定,为宋军和静塞军斥候的行动,投下了影影绰绰的光亮。 李昌祚下达指令后,宋军斥候全体出动,好似一群隐匿在黑暗中的夜枭,悄然潜伏到静塞军行军路线的周遭,企图将对方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。 与此同时,静塞军这边,郑朝宗汲取了前次的教训,精心挑选了一批身手敏捷、经验老到的斥候,还拟定了一套灵活多变的应对方案。 次日清晨,山间的雾气还未完全消散,似一层薄纱,笼罩着大地。 一支宋军斥候小队,蹑手蹑脚地朝着静塞军营地逼近。 当他们踏入一条狭窄的山涧时,变故突生。 刹那间,数支弩箭如闪电般从两侧的岩石后飞射而出,两名宋军斥候躲避不及,胸膛被瞬间穿透,惨叫着倒在血泊之中。 “有埋伏,快撤!” 宋军斥候小队长惊恐地嘶吼道。 然而,到了这会儿又如何来得及? 静塞军斥候如同下山的猛虎,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出,与宋军斥候短兵相接,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近身搏斗。 一名静塞军斥候挥舞着长刀,左冲右突,刀光闪烁间,数名宋军斥候接连倒下。 与此同时,一名宋军斥候瞅准时机,一箭射出,正中静塞军斥候的肩膀。 静塞军斥候咬着牙,强忍着剧痛,反手将手中的匕首掷向对方,宋军斥候应声倒地。 第(2/3)页